人工智能绪论
人工智能绪论标签(空格分隔):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研究、设计、应用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来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的科学。智能:指人类和动物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人类智能: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中,由思维过程和认知活动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绪论
标签(空格分隔):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课程复习笔记专题
人工智能绪论
人工智能之知识表示
人工智能之搜索方法
人工智能之经典逻辑推理
人工智能之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之不确定推理方法
人工智能之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研究、设计、应用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来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的科学。
智能:指人类和动物具有的智力和行为能力。
人类智能: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中,由思维过程和认知活动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一、关于智能来源的观点
- 来自思维:知识来源于思维,智能的本质可以从对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研究值得到。
- 来自知识:智能取决于所拥有的知识,知识越多,智能越高。
- 来自进化: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取决于对复杂环境的适应。
二、人类智能的主要表现
感知能力
接受并理解文字、图片、语音、语言等外界信息,认知和理解外界环境的能力。推理与决策的能力
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并能对事物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采取相应决策的能力。学习能力
通过教育、训练和学习,更新和丰富相关知识和能力。适应能力
对变化的外界环境,能灵活的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
三、智能的判断-图灵测试
如果一个人(代号C)使用测试对象皆理解的语言去询问两个他不能看见的对象任意一串问题。对象为:一个是正常思维的人(代号B)、一个是机器(代号A)。如果经过若干询问以后,C不能得出实质的区别来分辨A与B的不同,则此机器A通过图灵测试。
即一个人与一个机器持续一定时间的交谈后仍没有发现其为机器。
四、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孕育期(1956年以前)
1700s,莱布尼兹-形式逻辑符号化
1936,图灵-图灵机理论
1943,McCulloch和Pitts-MP模型
1946,莫克利-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
1948,维纳-创立控制论
成熟期(1956-1970)
1956, 麦卡锡、明斯基、罗切斯特、香农-达特莫斯大会。人工智能一词产生。
1960,麦卡锡-人工智能语言Lisp
1956,鲁滨逊提出归结原理
1965,费根鲍姆-化学专家系统DENDRAL
知识应用期(1971-80年代末)
1972,费根鲍姆-MYCIN医学专家系统
1976,杜达-地质勘探专家系统PROSPECTOR
从学派分离走向学派综合(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符号主义学派
观点:人类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认知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
成果:数学定理证明程序LT(逻辑理论机)
连接主义学派
观点:认知的基元是神经元,认知过程是神经元的连接过程。
成果:MP模型、感知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行为主义学派
观点:智慧取决于感知和活动,取决于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
成果:Brooks教授研制的机器虫
智能科学技术兴起(本世纪初以来)
由单一的人工智能走向自然智能、人工智能、集成智能的研究。
重视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各学派独立到多学派综合
由个体智能、集中智能的研究转向对群体智能、分布智能的研究。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兴起。
五、AI与人类比赛的胜利
1997,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2016.3,DeepMind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
2017.5,AlphGo Mater战胜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