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了人工智能主要有人工智能类则主要包括模糊逻辑理论、神经网络、粗集理论、专家系统等。上一篇主要讲述了神经网络,今天主要写写粗集理论。

1.粗集理论的由来

       粗集理论是由波兰学者z.Pawlak于1982年提出的。其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知识约简,导出概念的分类规则。由于其具有极大的模拟人类抽象逻辑思维的功能,特别适用于处理不一致、不精确含有噪声的数据。所以粗集理论已受到了模式识别、决策分析、知识获取、 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粗集理论原理

       粗集理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使用上、下近 似集表示知识的不确定性;约简和基于不确定性的推理。它把一个客观世界抽象为一个知识表达系统:={U,A,V,f}。其中 U 是我们感兴趣的对象组成的有限集合,称为论域,U={x1,x2,...,xm}。A 是属性集,每个属性a属于A。A=C\cup D,C\cap D=\o,其中 C 中的属性称为条件属性,D中的属性称为决策属性。定义一个信息函数f:U\rightarrow V,V’是属性的值域集。

        若 P\sqsubseteq R,且P\neq \O,则\cap P也是一个等价关系,称 为 P上的不可区分关系,记为 ind(P)。对于粗糙集可以近似的定义,使用两个精确集,即粗糙集的上近似 和下近似来描述,可以用下面的等式来表达

 令 R为一族等价关系,P属于R,如果 ind(R)= ind(R-{P}),则称P为R中不必要的,否则称 P为R中必要的。若每一个 P属于R都为R中必要的,则称 R为独立 的。设Q\subseteq R,如果 Q是独立的,且 ind(Q)= ind(P), 则称Q为P的一个约简。显然,P 可以有多种约简, 以red(P)表示P 的所有约简。P中所有必要关系组 成的集合称为 P 的核,记作 core(P)= \cap red(P)

Logo

CSDN联合极客时间,共同打造面向开发者的精品内容学习社区,助力成长!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