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基础
一,什么是微服务什么是服务化?把传统的单击应用中的本地方法调用,改造成通过RPC,HTTP产生的远程方法调用把模块从单体应用中拆分出来,独立成一个服务部署用户模块就可以独立开发,测试,上线和运维,可以交由专门的团队来做,与主模块不耦合什么是微服务?一种架构风格开发单个应用作为一系列小型服务的套件,其中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且通过轻量级的机制实现彼此间的通信,这通常是http资源API这些
一,什么是微服务
什么是服务化?
-
把传统的单击应用中的本地方法调用,改造成通过RPC,HTTP产生的远程方法调用
-
把模块从单体应用中拆分出来,独立成一个服务部署
-
用户模块就可以独立开发,测试,上线和运维,可以交由专门的团队来做,与主模块不耦合
什么是微服务? -
一种架构风格
-
开发单个应用作为一系列小型服务的套件,其中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且通过轻量级的机制实现彼此间的通信,这通常是http资源API
-
这些服务是围绕着业务功能构建的,并且可以通过完全自动化的部署机制进行独立部署
-
这些服务的集中式管理做到了最小化(比如docker相关技术),每一种服务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程语言进行编写,并且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二,微服务的特点
-
组件以服务的形式来提供:微服务面向服务,提倡以独立部署的服务来作为一个个组件,而不是提供包括类库,本地方法之间的调用的形式,这样我们需要明确组件间的接口和通信协议
-
产品不是项目(传统开发中我们一般把它当做项目,做完了交给维护部门去维护即可。微服务不是这样的,需要对整个生命周期去负责,这样也导致不方便进行外包,因为涉及到的人力会非常多)
-
轻量级通信,独立进程(会更加倾向于restful,http,rpc,或愿意采用轻量级的消息队列,比如rabbitmq,而不是更加复杂的协议)
-
分散治理,去中心化治理(微服务会把单体框架的组件拆成不同的服务,构建时候是比较分散的,意味着责任下放,不同团队需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
-
容错性设计(现在每个服务是独立的,所以对于每一个模块,都要提供日常的故障检测。使用微服务一方面整体的容错性提高了,因为一个模块的故障不会影响全部,但是对个人而言压力更大了,因为一个模块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其他模块)
-
会带来团队组织架构的调整(从横向编程斜向)
结论:
微服务系统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和原则,但是并不代表你使用了某个技术或框架就是微服务了。微服务可用模块非常多,我们应该按照项目需要进行选取
三,微服务的优缺点
优点:
1)服务简单,便于学习和上手,相对易于维护
2)独立部署,灵活扩展
3)技术栈丰富,比如语言,开发工具,中间件等技术(非常有利于去引入新技术,可以在某一个小模块先进行使用,等成熟之后再推广到其他模块)
缺点:
1)运维成本过高
2)接口可能不匹配
3)代码可能重复
4)架构复杂度提高
不同复杂度情况下,单体应用和微服务的优劣势
横轴复杂度,数轴生产率,绿色是单体应用,蓝色是微服务架构
四,微服务的两大门派
ps:无只是表示dubbo没有,但是它可以使用三方插件来实现
总结和选型建议:
-
dubbo诞生于阿里系,而且这个也广泛应用,但是因为诞生之初是为阿里的业务服务的,所以各个组件不太全面,增加了使用难度。spring cloud是spring家族的,专注企业级微服务领域,而且迭代快,组件全,开发起来非常简单便捷。dubbo再次之前有很长时间的停止维护,但是现在正常更新了
-
比喻:组装电脑,品牌机
-
如果想稳定可靠,就选择spring cloud,如果想了解dobbo,或者觉得文档全,就选择dubbo,需要根据自身的研发水平和所处阶段选择
五,微服务的拆分
什么时候进行服务化拆分:
-
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快速开发和验证想法(通常第一阶段都打包在一起进行开发运维,这是最高效也最节省成本的方式)
-
进一步增加更多的新特性来吸引更多的目标用户
-
同时进行开发的人员超过10人,这个时候就该考虑进行服务化拆分了
不适合拆分的情况:
-
小团队,技术基础较为薄弱
-
流量不高,压力小,业务变化也不大(比如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
-
对延迟很敏感的低延迟高并发系统
微服务拆分的两种方式:
-
纵向拆分:按照业务维度去拆分,关联程度紧的就拆分成一个微服务,功能比较独立的拆分成一个微服务。比如社交app,可以对评论,消息,个人主页独立拆分
-
横向拆分:按照公共领域去拆分,比如社交app,评论,消息,个人主页都需要用到用户模块,如果纵向拆分里这几个模块都分别实现用户模块,成本就太高了,可以把用户服务作为横向拆分出来,并且把这个功能提供给各个模块,这样用户服务复用性就很高
-
结合业务综合分析,一般需要同时采用横向和纵向两种,无论是采用横向还是纵向拆分,不一定是拆分的越细越好,过细会让服务数量膨胀,变得难以管理,要结合实际进行拆分,建议每个开发负责的服务不超过3个。
六,服务扩展
-
x轴-水平复制:把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直接重新部署几套,然后前面加几个负载均衡器解决问题(效果部署特别好,资源存在浪费)
-
y轴-功能解耦:微服务拆解,效率比x轴高
-
z轴-数据分区:在系统更大之后,数据库是需要分区独立的,可以按照不同属性值进行数据拆分,独立提供资源,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自动按需扩展:
-
根据cpu负载程度,特定时间(比如周末),消息中间件的队列长度,业务具体规则,预测等来决定是否扩展
-
自动分配一个新的服务实例,提高可用性
-
提高了可伸缩性(双11之后,自动减少服务器)
-
具有最佳使用率,节约成本
六,微服务重要模块
-
服务描述:说明是http服务还是其他类型的,接口什么样子,返回什么内容
-
注册中心:不注册消费者就不知道去哪里找到
-
服务框架:注册好后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比如采用什么协议,传输类型等,服务框架就会对此进行统一
-
负载均衡
-
熔断与降级:服务多了以后,如果某一个服务发生故障,那还有兜底策略
-
网关:当服务多了以后,需要统一网关,然后由网关进行下一步的分发,还有进行统一转换,权限校验,过滤等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