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日记-学习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2020/7/13

这周继续说有关学习的话,这周应该是第三次,首先说明,这算是对于有关人如何学习的读后感,并不是教学习方法的,但你能了解人学习行为有意思的地方。为此我们去看看机器是如何学习的,这样反观我们自身学习。

(1)人学习和机器学习
以前的人们,主要想让机器学习人类,只要理解人类是如何学习的,那么机器有人的能力也是早晚的,但是这一派最终还是失败了。早期人们看见鸟儿在天空上飞,就觉得很神奇,在空气动力学完善以前,人们一直尝试学校鸟的行为,比如你可能看见过像鸟一样,让机翼煽动翅膀,虽然这看起来很有意思,但是方向却错了。而早期机器学习也沿用了这一思想,仿照人类学习方式与习惯,最初人们想解决各国语言翻译问题,让机器学习人的语言思维。
想要学人类的语言,比如学习英语和中文进行翻译,必须按照一定规则来翻译,语言自身有结构,所有语言都不是随机排列的,都有语法规则限制。但是这样翻译出来的准确率都很低。打个比方,你妈问你吃饭了吗,你回答说“吃了,饭吃了我,我吃饭了,饭我吃了”中文这样回答别人都听得懂。但是你让一个学习中文的老外来分析,他一定会很懵,主语为我,宾语为饭,动词为吃,它怎么就能饭把我吃了呢?老外尚且如此,更别说机器翻译了。
后来人们转换了思路,不去用语法与规则分析了,直接以大数据匹配的方式,这就好比你说你现在要找对象,那好把你所有的条件都列出来,比如高点的,瘦点的,好看的一点的,总之列完了后,从全世界匹配这个条件,总有一个会满足条件的。那你可能会问了,那要是不满意咋办呢,这个机器就不管了。这个机器学习语言也是这个套路,因为人在特定环境下,回答语句的可能性比较容易预测,还是上边那个例子,你妈问你吃了么,也就回答吃或没吃。大数据进行匹配很容易就能预测回答内容,所以这个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喂养”。只有喂养足够多了,才能回答的准。
通过教会了机器学习,才出现了面部识别的和比较准确的语言翻译。甚至就连这个最佳学习意外15.87%,也是机器训练得出来的。很多场合感觉机器学习也很强大,那人类的优势又在哪呢。

(2)人类对比机器的优势-抽象能力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远远不够强大,并且人类具备机器没有的一项能力-抽象,将一个苹果想象成1这个数字,吃掉苹果后想象成0这个数字,机器人还做不多。
打个比方,你要是问机器从北京到上海最快的火车是哪一个,它立马就能告诉你,寻找最快火车,是一个有限集合内求最大值问题。但是要你问从北京到上海最快的交通工具是哪一个,这个问题对机器来说就太难了,但是你要是问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会告诉你是飞机,有点创意的还会告诉你火箭。这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是个开放问题,没有限制条件,机器无法理解这样的开放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阳光明媚,你和你的朋友在公园散步,你说看蝴蝶,你甚至不用指着蝴蝶,只要看着它,你的朋友也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是对于机器学习来说,它看到的是整个画面,它不会知道图片中那个部分是蝴蝶,需要有人为它标记。
所以人类能理解复杂的事情,即使这个事情垮了很多学科范围,没有固定范围,人们就能理解它,但是机器就不行,机器甚至谈不上“理解”一词。

总结,有时候我们应该向机器人学习,它们在很多特定领域很强,就连最佳学习率也是机器学习算出来的。

Logo

CSDN联合极客时间,共同打造面向开发者的精品内容学习社区,助力成长!

更多推荐